雙北首創「AI 公車站長」阿明——智慧交通進入代理人 AI 時代 面對每日繁忙的道路交通,公車司機除了專注駕駛,還常需分神應答乘客的各式疑問,增加行車負擔。為解決這一長年困境,臺北市公共運輸處、臺北市政府交通局、新北市政府交通局、臺北市公車聯管委員會、新北市公車公會、攜手華夏科技、陽明交通大學智慧運輸專家王晉元教授、數量分析專家閻姿慧教授,全力投入共同打造全國首創的代理型 AI——「公車站長阿明」,正式於雙北上線。這項創新不僅是單純的資訊查詢工具,更是一位具備 任務理解 與 情境判斷 能力的 AI 代理人(AI Agent),能即時解析乘客需求、精準提供公車資訊,為智慧交通服務立下新標竿。作為第一線即時諮詢服務的「站長阿明」,能整合近 3,000 名司機的經驗智慧,快速回應路線規劃、到站時間、票價、轉乘與遺失物等常見問題,讓駕駛員專心行車、守護每一段旅程安全。臺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在啟用儀式上表示,此構想源於觀察到年長者在查詢路線時的困難,希望透過科技讓公共運輸更友善、更直覺。服務上線後,有九成以上司機員認為AI站長服務可減低工作壓力,乘客候車體驗與行車安全同步提升。華夏科技則以 生成式 AI 底層架構 結合 語意澄清機制 與 公車動態資訊系統,賦予「站長阿明」多語言理解、即時調用資料與情境化回覆能力,讓公共運輸不再只是交通工具,而成為能聆聽、理解並主動協助的智慧夥伴。 從生成式 AI 到代理人 AI 華夏科技以生成式 AI 底層架構為基礎,結合大語言模型(LLM)與檢索增強生成(RAG)技術,串接公車動態資訊系統與靜態資料庫,讓阿明具備:智慧語意解析:辨識自然語言、方言與口語化指令,並能針對模糊或錯誤的表達進行澄清。精準動態查詢:即時調用最新到站時間、路線規劃與班次資訊,確保訊息正確無延遲。情境化回覆:不只回覆路線與時刻,還能主動提供票價、轉乘指引、遺失物協助等延伸服務。與傳統的問答式服務不同,代理型 AI 能主動蒐集、分析並行動,將 AI 從被動回應推進到能夠解決實際任務的層級。 公車場景的 AI 價值再定義 過去乘客若對路線、站位、票價不清楚,往往要直接詢問駕駛員,容易影響行車專注並增加負擔。「阿明」的部署方式,透過候車處實體互動機台與QR Code 掃碼即用兩種形式,帶來:即時回應:候車時就能取得精準資訊,免上車再問。減少人力負擔:讓駕駛專注行車,提升安全性。雙語友善:中英語音互動,服務更普及。持續進化:互動數據用於持續訓練,讓回應更貼近民眾需求。 技術亮點 生成式 AI + RAG:降低 AI「幻覺」風險,確保事實正確。混合式訓練:融合靜態資料、動態資訊與語音辨識優化,提升容錯率。多模態互動:支援語音對話、觸控操作,提供自然的使用體驗。邊緣與雲端協同:現場機台與雲端模型同步運算,即時且穩定。 業界代表:期許全民互動,共同培育AI成長 台北市公車聯管委員會主委李博文風趣地比喻:「『阿明』雖已問世,但就像個初入社會的年輕人,還需要各位市民朋友的智慧來『餵養』與教導。」他熱情地呼籲民眾,在試營運期間踴躍與「阿明」互動,不必擔心提出困難的問題。「每一次的提問,都是讓它成長的養分。我們的目標,就是透過大眾的集體智慧,將它打磨得更聰明、更貼心。」 學界專家:肯定短期測試價值,剖析AI優化路徑 陽明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教授閻姿慧從專業角度分析,為期七天的快閃活動是AI服務能否成功的關鍵。她指出:「這次的短期測試能快速、大量地蒐集真實世界的問題庫。例如,同樣是查詢648路公車,每個人的問法與情境都不同,AI能透過交叉比對這些海量資料,學習聚焦並優化回應模式,最終打造出真正符合市民直覺需求的服務。」同系教授王晉元則強調此舉對產業的正面效益:「『阿明』的開發不僅是技術上的創新,更是應對當前司機員工作高壓與人力短缺困境的關鍵一步。」他肯定地說,這項應用能有效分擔前線人員的重擔,為公共運輸產業的永續發展帶來實質助益,極具推廣價值。